close

作者:齊藤孝

出版日期:2017年8月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S__4810065.jpg

長期在辦部落客跟講師個人品牌的課程,許多朋友詢問我:成功的關鍵要素是甚麼?

在幾個關鍵要素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定位",別人對你有清晰的印象標籤,你在朋友跟同事間有個清晰的能力或興趣專家標籤嗎?

定位中很重要的就是:是否有自己的觀點?
前陣子朋友幫我從大陸帶回了這本書,整本書以翻譯來說不算太流暢,所以閱讀過程的理解上會有需要反覆閱讀與消化,我摘取第四篇章分享給大家。

 

作者提出了一個論述,五天教你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以下我微調過文字)

第一天,在痞客邦或社交網路上撰寫書評,從撰寫過程培養思考力跟感覺。

第二天,透過比較異同、聯想、比喻、辯證、現象學、系統思考等小技巧,掌握思考基礎準備。

第三天,改變生活跟行動習慣,透過溝通、聯想來鍛煉 豐富的詞彙能力、表達邏輯結構的組織、思考點的產生。

第四天,學習深化思考的讀書方法,為你的話題跟觀點提供有論述力的支持。

第五天,嘗試著做出觀點跟決策。

 

<學習深化思考的讀書方法>

 

一、暢銷書是最適合的談話素材

暢銷書與熱門電視劇、電影都是必追必看,可以成為你談話的好引子,有些合適的甚至可以結合你的觀點進行表達。

 

二、通過讀書掌握思想的耐力

作者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讀書量是衡量思考能力的標準,如果可以讀200頁的書,卻不能讀400頁的書,這說明大腦的思考耐力也不足。

我對這句話不是很同意,但的確,怕閱讀厚書的人不少,就像我家中買了好幾本覺得很經典的厚書,但兩三年都沒打開它,怕內容無聊、怕看不完等等,如果說是專注力不足,我倒是可以認同()

 

三、將去書店當作一種儀式

書店跟網路書店不太一樣,網路書店通常是你已經鎖定了一種書,或依據它的推薦清單去瀏覽,但去逛書店,你可以在移動跟書店的策展中瀏覽不同且多樣的書籍,有時這些你平常不會看的書會帶給你新的靈感或概念,甚至你會發現,原來有這些不錯的書,而逛書店也可以喚起你的好奇跟探索,好奇心是很重要的學習起點。

 

四、買書可以回本?

透過向他人分享-我自己有兩個讀書會(阿薩布魯聊書會跟兩岸商模研究社),透過讀書會的舉辦,我將自己的閱讀經過消化吸收為我所應用,並透過分享收取微薄活動費用,其實買書的錢就回本了,並且幫助你的知識增長,非常划算。

 

五、古書典籍最具性價比

例如:佛洛伊德、尼采、老子、莊子等,透過偉大先人的思想,不斷挖掘建構自己的思考角度,可以增加自己思想的深度。

將自己的經歷結合古典的篇章,也是呈現自己觀點有論述力一個好方法。

我每年會往返大陸進行讀書會交流參訪,此次至北京一行,到各個書店也發現近期在流行王陽明的思想,有興趣試試古書典籍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

 

六、讀書經歷+實際經歷可以創造獨特的小話題

要發展深度談話有個好用的技巧就是結合書跟你的經歷,談話就會變得有深度、可信、獨創性,就好像食材與調味料的關係一樣。

我目前在書粉聯盟的平台,總共有60個讀書會,有許多的領讀人就很擅長將書中內容結合他個人的實際經歷來進行說明陳述,提出的觀點也更有力道,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七、讀書有兩種模式

閱讀,目的是培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快速閱讀,目的是獲取信息

書中對於快速閱讀有較多的說明(快速閱讀的書不少,大家可以自己買書來看),因為現代人大多很忙碌,對於越沒有時間的人,就越需要取捨信息的能力。

 

八、30分鐘讀完一本書

這段我覺得最重要的並非快速讀完的方法,因為許多需要慢慢咀嚼思考的人無法接受,覺得30分鐘怎有辦法讀完?這根本沒有學習吸收。

我覺得重要的是,怎麼篩選要讀的書,以及如果真的很忙碌沒時間,只是需要獲取訊息,可不可以以30分鐘做為目標,來調整閱讀習慣方法,破除自己一定要慢慢閱讀的思考框架,讓自己能因應不同狀況有多樣的閱讀能力跟選擇。

 

本章其他還提到了閱讀小說、應該選擇高質量的內容 例如報紙、雜誌,辨別整理氾濫信息的知識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將此書第四章節重點濃縮為四點:

1.閱讀暢銷書跟好的古書典籍

2.學習閱讀厚書並短期閱讀大量書籍來鍛鍊思想耐力及速度

3.將自己的經歷結合書去進行觀點分享表達的練習

4.篩選好的信息跟知識來源

 

雖翻譯不流暢,但大體來說還是蠻值得一讀,也有許多可應用的技巧跟場景可以參考,作者齊藤孝是日本的溝通大師,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再找他其它書籍一讀喔。

arrow
arrow

    西門町小霸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