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一場有效會議需要有18個關鍵思考、 8個行動步驟。

很多企業內部的會議,既無效又拖累我們的工作時間,先前包含我自己經驗及朋友經驗,最可怕的是有時候一天可多達7-10個會議,以前常被長官秘書安排要參加公司許多會議,每每看到秘書就如看到鬼一般能躲就躲,每周好幾天都困在無效會議監牢,困在其中而會議又常沒結論下一步,精氣神都被吸光了(乾枯)。

但「會議」是一種必須的工作溝通與協調過程,若讓會議變的有效,也可以大幅拉抬我們工作成效,而過往常被稱讚開會超有效率的我,其實是有一些會議安排的心法及流程,如果你的思考、行動可以如下列幾點完成,那會議的效率會好非常多喔。

除了思考跟行動的確認,也附上範本(3月整理後附上)給大家。

 

一、搞清楚開會的目的

#思考check

溝通協調-為了資源或優先順序、執行進度協調

拍板決策-為了共同制定決策

方案取得-為了腦力激盪有更多方案

現況與分工-為了說明專案概況或進度以利其他單位協助

公告布達-為了布達或說明事項或政策

 

#行動check

跟主辦會議主管確認會議目的

會議邀請函必須寫上此次會議目的(需加上議程/參與人員)

 

二、會議流程/議程怎麼安排?

議程十分重要,通常開會目的決定了,議程也就決定了,所以議程是根據目的展開說明或討論的項目,而議程決定了,才能思考跟確認下一步-誰要來開會?議程就是在會議場合中安排哪些事項要進行 說明/報告、討論決策、內容產出,而誰來負責這個項目。

#思考check

依據目的要先說明甚麼讓與會人清楚?

依據目的當天要決定哪些可能的分工安排?由誰分工?或是用討論決定?

依據目的當天來參加的人需要準備甚麼資料或報告?需要當場產出甚麼?

 

#行動check

議程擬好後給主要主管進行確認

 

三、誰要來開會?

#思考check

誰主辦這個會議?

誰在這個會議要做相關決策?

誰應該要被CC知道?

誰是未來相關負責或對接窗口?

誰負責進度管控追蹤?

*部分要實際參與會議,部分人員可能只要知道會議結論即可不需參與會議


#行動check

確認重要關鍵者可以的會議時間

發送會議邀請函給需要參加會議者(部分不須參與會議,只要將記錄cc副本給對方即可)

若會議前大家需準備資料要確認會議前已準備好,若大家需閱讀完才方便進行討論,需確認討論相關者在會議前已經看完資料。

 

四、會議記錄怎麼記?

若有公司會議表格就依據公司制式格式撰寫,若無建議可以用這思考方式撰寫會議紀錄。

#思考check

基本資料:會議主題及目的、時間地點、與會人員出席狀況、議程

記錄:會議中說明或討論的記錄,若是新人或新的記錄者,盡量逐字記錄後摘出重點與主管們確認。

結論:需將有共識的結論記錄下來,尤其是跨單位合作的方式、時程、作法。

待辦與下一步:後續哪些待辦要做、誰要負責做、哪時候要完成

下一次會議時間及議程:若單次會議無法完成,或為一個長期系列會議,當下會議可以決定下次的會議時間跟議程是最好的(後續再來確認多方時間跟議程會比較沒有效率)

 

#行動check

會議結尾由記錄者說明結論跟待辦、下一步,以確認記錄的內容無誤且重新提醒大家的共識,跟與會者說明完並確認是否有要調整部分。

發送完整的會議記錄,要提醒的重點可以標粗體字或顏色提醒(若公司文化對會議結論會如期執行就不用特別提醒,有些主管對提醒方式若沒注意禮貌會覺得不舒服)

 

五、其他注意事項

會議場地設備、座位安排、下一次會議時間與追蹤進度、氛圍營造,當會議有一個不錯的節奏時,可在來關注這些面向,但若比較傳統注重職級等關係,座位還是需先思考安排。

20180707走紅聊書會_180710_0007.jpg

arrow
arrow

    西門町小霸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