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跟過往目標訂定方式哪裡不同?

為了讓一般沒接觸商管的朋友理解,而正式理論估狗大神很容易查到,這裡就用這本書及我過往經驗及大多公司的方式來說明,而不用檯面上的理論來做比較,前兩種是目前大多企業使用檢核每個人的績效好不好的方法(很多公司因應過往推動的困擾,後來很多都用混合制度的方式)。

 

 

平衡計分卡&態度面混合制

KPI&MBO混合制

OKR

人性觀點

人需要構面框架,才能依循標準去制定目標

員工態度很重要

人性需要物質才能驅動工作動力,管理就是要良幣逐劣幣

人性本是積極追尋更好的工作成就感

員工比主管有時資訊情報判斷更正確

制度推動方式

上到下依序展開、打分數

大多由上到下,有時會再整合下到上

上到下&下到上

推動綁定制度

績效分數及獎金(月季年不等)

績效分數及獎金(月季年不等)、有時會綁定績效最後5%的淘汰制

優缺點

優:可考量顧客、流程、財務、學習等構面,在思考工作

缺:為了寫而寫,為了達成數量化,迷失了某些職務更有價值的本質

優:有目標設定讓員工可以更知道自己的方向

缺:因為各單位只看的到自己單位的指標,再加上績效淘汰制,產生本位主義、鬥爭、完成KPI但沒完成公司總目標

優:讓有點子想法的員工得以發揮、並更了解自己與公司與跨部門的目標關聯性

缺:目前推行的公司不多,尚不確定缺點

 


 

OKR跟其他管理工具的關係?

以下面這張圖為例(這是我幫同仁上課做的PPT,請勿轉載啊~)

部門主管的年度大KPI-->部門的策略-->展開成部門工作項目及KPI,而這些KPI通常被分到部門同仁的身上,同仁展開制定他們的 例行工作項目、長期項目、專案項目(大部分就這三種)

OKR對我來說,跟KPI其實角色有點像,只是有幾點操作哲學很不同

  • 不跟績效綁定
  • 總量的OKR控管
  • 以往主管訂的工作項目跟策略可以辯論,甚至由員工提出方案
  • 部門的指標不只指標,還有一個跟總公司總體目標連結的大目標


最後一項目比較難理解,舉個日常例子"我要變的更美麗"來說OKR::

第一層O(objectives目標 )我要健康的變得更美麗
KR1( key results 關鍵成果) 我要每天散步10000步
KR2( key results 關鍵成果) 將代謝循環提升5%

第二層O(objectives目標 )我要變健康、身體循環更好

KR1( key results 關鍵成果) 每周熱水泡腳三次,每次泡至微出汗
KR2( key results 關鍵成果) 每天喝水1500CC以上

 

如果是過往,第二層的O 變成KPI 可能是-->我要瘦3公斤,但瘦3公斤 跟我要健康的變得更美麗有關嗎?

可能相關度不那麼大

1569934727992@2x.jpg

 

OKR後續分享
OKR對工作的價值觀跟我很相近,所以現在我也是用類似方式在進行推動,我後續把這幾個主題再寫寫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翻翻這本書後 在底下討論交流喔

arrow
arrow

    西門町小霸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